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第2页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读"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这就叫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

生:自由读片段。

【评析:第二学段学习,字词积累与运用是重头戏,它既是学习目标,又是学习内容。教师能根据不同的词语,采用多种方法理解、积累,或归类,或联系语境,或借助插图,或造句,化难为易,注重实效。最值得称道的是,词语的教学,巧妙地融合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一石双鸟。】

三、初读,把握文脉

1.把握大意

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生1: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生2: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生3: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幻灯展示: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7-8)】

生1:老师的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生2: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生3:老师的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生4:老师的好像字数都一样。

师:我是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这样有一种很整齐的美。现在,请大家把这几个小标题多读几遍,记在心里,慢慢学习概括,记住两个关键词:简洁,抓重点。【幻灯:简洁,抓重点】

2.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

生: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板画:串联式结构图】就像一串糖葫芦。我们读故事的时候,也要一个一个读,读好故事的来龙去脉,一个一个的品味,读出故事中的滋味。

【解析: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儿童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

四、自读,学习第一个故事

1.充分自读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读读第一个故事。你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