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1)
生物: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1)第3页

10.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

11.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过程:

  发现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有没有其它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后,考察这种液体对细菌增殖的影响。

  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的增殖停止。

  结论:下面几项最适合作为该实验假设的是

  A.青霉菌与细菌之间是共生关系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D.青霉菌能产生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12.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

  A.固体培养基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的鸡胚 D.无菌的牛肉汤

13.以下关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甲烷杆菌属厌氧呼吸,但氧的存在不影响其生存

  B.链球菌进行厌氧呼吸,不能接触空气

  C.黄色短杆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产生谷氨酸

  D.谷氨酸棒培育杆菌是厌氧呼吸

14.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发生不可逆破坏的环境因素是

  A.高温 B.营养成分的变化 C.氧含量 D.温度、pH、氧的共同作用

15.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16.下列有关味精生产的一些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的菌种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B.培养基是含有五种营养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

  D.味精是谷氨酸经Na2CO3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而成

17.菌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菌有鞭毛 B.细菌能运动 C.培养基有琼脂 D.子细胞成为群体

18.在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