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0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第2页

项排除;实行法治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与材料中的"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不符,D项排除。

3.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这表明"周孔之道"

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

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

【答案】A

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

A.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

B.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儒学思想。由材料"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表明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故选D。A、B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春秋时期政治体制不可能涉及君主专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

5.孟子说:"善政不如答教之得民也。善政,民威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