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1 第二章第二节 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 作业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1 第二章第二节 测定发酵食品中的特定成分 作业第3页

  (2)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用水密封坛口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有

  C.一个泡菜坛里的所有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

  D.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

  解析:(1)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物质,可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2)在腌制泡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用水密封坛口的主要作用是为发酵创造无氧条件。(3)乳酸菌种类繁多,常见种类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除此之外还有50多种,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但所有乳酸菌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转化为乳酸。一个泡菜坛内的乳酸菌不一定是同种,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答案:(1)盐酸萘乙二胺法

  (2)乳酸菌  为发酵创造无氧环境

  (3)C

  14.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 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见下图。请问:

  

  (1)在腌制过程中,会出现坛中溶液量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结合形成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根据图中数据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在腌制过程中的第________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的第几天比较好?__________。

  (4)实验中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腌制过程中蔬菜失水,坛中液体量增加。(2)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3)泡菜在腌制3天左右时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此时不宜食用,最好在腌制10天后开始食用。

  答案:(1)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

  (2)紫红色物质

  (3)3 10

  (4)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5.(2014·新乡高二月考)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沸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新鲜萝卜;②再在坛中加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③封坛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