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称象》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称象》教学设计第1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2、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