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7诗两首学案2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7诗两首学案2第1页

         

         《马嵬》教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第 号

【学习目标】

1. 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 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3. 了解作者咏史诗借古讽今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冷峻而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难点:了解作者咏史诗借古讽今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冷峻而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李商隐又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故事的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的内容

一、 回顾旧知

背诵《锦瑟》

二、 基础知识感知

1、 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作《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2、马嵬之变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城岌岌可危。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陕西兴坪)时,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给黑体字注音

未卜( ) 马嵬( ) 晓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