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第1页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C语文)

课 题: 《马嵬》教学设计 教

标 1.知识目标 1、背诵诗歌。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2.能力目标 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德育目标 感受诗人深沉幽远的情怀。 重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能力。 难点:赏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赏析】

唐玄宗晚年,不理朝政,沉迷声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

潼关,唐玄宗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

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

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于贵

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

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

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

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超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

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

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激情诵读,体悟情感

学生先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传递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然后找学生范读,进一步领会诗歌的情感。

三,诗歌冉窖理解

(请学生自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讥讽)

(一)设疑o探

读完这两首诗歌之后,大家在诗歌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上有哪

些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总结归纳如下: (预设问题)

1.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2.颔联 "虎旅传宵柝"声音与"鸡人报晓筹"声音有什么不同?

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4.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5指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

作用?

(二)解疑合探

大家再读诗文,做出批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分组展示探究成果,并评价打分。

·师总结:

1.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2.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3.对比,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官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

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夫

妇"永远布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两映

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果,就不言而喻;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

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

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

叉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5."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

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怍

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6、内容小结

首联:否定虚妄之说

颔联:对比今昔之闻

颈联:对比今昔之事

尾联:对比帝民之果

(三)质疑再探

对于这首诗歌,大家还有哪些疑问?

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

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

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

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

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

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

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

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h

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

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

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矢去了权势

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

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

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

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昵?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

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

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四)小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讽意至深,川笔至细

讽意:①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同说为立论张本②对比唐玄宗今

昔境遇,而寓意白明③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224 -

用笔:①倒叙的方法②措辞的委婉③立意含蓄

五、运用拓展

(一)课内拓展

针对本课所学内容,大家米当一次老师,在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诗歌鉴赏等方面编写一道题。

有人评价说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能否说出这两点分别

体现在哪些方面?

讽意至深:

否定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

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

结尾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至细:

倒叙方法:

委婉措辞"空闻"、"徒闻"、"如何"等: ┃

立意含蓄:对比手法点明主旨。

(二)运用拓展

比较阅读其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 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

当日愿。

一一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比较阅读其二

《马嵬》(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

补充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