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第1页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C语文)

课 题: 《锦瑟》教学设计 教

标 1.知识目标 l、背诵诗歌。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2.能力目标 l、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诗歌奠定的基调。

2、掌握象征和用典的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德育目标 感受诗人深沉幽远的情怀。 重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能力。 难点:赏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回顾背诵初中所学李商隐诗歌: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围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赂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诲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缩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激情诵读,体悟情感

学生先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传递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然后由学生范读,进一步领会诗歌的情感。

四、诗歌内容理解

(一)'设疑自探

读完诗歌之后,大家在诗歌内容、情感及表现手上有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总结归纳如下:(预设问题)

1、诗歌选用了哪些意象?

2所选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特点?

3、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主旨是什么?

4、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大家再读诗文,做出批注,先独立思考。

(二)解疑合探

然后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分组展示探究成果,并评价打分。

师总结:

l_意象:锦瑟迷蝴蝶杜鹃沧海明月泪珠玉

2.意境:

第一联,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昵?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一一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

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

对美好情感的追怦。"望帝春心托杜鹃",更传达出一种凄瘟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在重山之上生烟:有凄寒孤寂的感伤,又有一种美好愿望终如蓝田烟云般可望而不可即的伤感迷惘。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

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

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己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王限帐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3.迷惘之情,孤寂伤感之意。至于因何而生这种情感,即主旨为何,本诗主旨隐藏得很深,不得而知。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或者是自珏磬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t:,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4.这首诗的艺术技巧

象征:化抽象为具体。《锦瑟》 -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

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

用典: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帐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对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曰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烟,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昀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_1: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三)、质疑再探

对于这首诗歌,大家还有哪些疑问?

(四)小结

(五)运用拓展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

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日I山东峰学道。而玉僻1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厉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 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囡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在李商隐的心中留F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3.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即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队。

7.射覆:行酒时的游戏。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I止人猜测。

8.射: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

12.类:像。 13.辖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对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

补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