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别?然后,我就会启发学生我们在前一节刚学过质量的测量,这三个金属块虽然体积都相同,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呢?

这样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后面的那个问题,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后面内容的学习。

2、 测一测、体验物质的密度

在课堂导入之后,我会拿出托盘天平,请学生上来亲自动手完成书本第134页的活动比较不同金属的质量。

学生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会发现体积相同的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而铁块的质量则大于铝块的质量。由此,我会引导他们得出第一个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在得到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将相同的体积变为单位体积,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等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会相等?此时,不论学生的回答是相等还是不相等,我都不予评论,而是让学生完成书本134页的表格,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通过完成书本134页的表格,学生可以归纳出第二个重要结论: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

在学生得到第二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会继续提问: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那么,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等?这时,我会取出体积分别是1 cm3,2 cm3 ,3cm3的小铁块,然后让学生测量这三个小铁块的质量,并计算密度。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得出这3个铁块的密度都是7.9g/ cm3,由此我会引导学生得出第三个重要结论: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

在得到了这三个结论后,我就会一旁引导学生:"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等,而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所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成为鉴别某种物质的依据,也就是说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把它称为密度。"同时,在ppt上呈现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之为这种物质的密度。

在得到密度的定义后,我会继续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密度的定义,那么如果用公式表示密度的话,该如何表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