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案第4页

这个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会创设出一生活中情境:我们在买苹果时,假设买了5斤苹果,花了10元钱,那么,一斤苹果的价钱是多少,该如何计算。

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可以答出:单价=总价/斤数。同样的,这时,我在将刚刚的问题迁移到密度中,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密度=质量/体积。

然后,我再通过ppt展示有关密度的知识内容:

定义式:密度 =质量/体积

公式:ρ=m/v

单位:kg/ m3 或g/ cm3

1 克/立方厘米 = 1000 千克/立方米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逐一讲解。

3、 问题启发,巩固新知

在结束上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后,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问题启发,巩固新知。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首先,我会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密度 =质量/体积,那么2kg的铁块与1kg的铁块相比,哪个密度大?"让学生积极讨论,大胆说出心中所想。这里,学生一般持两种观点:一种是两个铁块的密度一样大;另一种就是2kg的铁块密度比较大。

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我会请学生说出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持这种观点的理由,然后我会让学生再回过头来看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之为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所以相同的物质尽管质量不同,或者是体积不同,但密度始终是相同的。比如2kg的铁块与1kg的铁块相比,虽然质量是它的2倍,但是体积也变为2倍。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就还是相同的。

在把上述这个问题讲清楚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习题演练,精选难易程度不同的几道习题,比如密度的单位换算:0.9 x 103 kg/ m3 = 0.9 g/ c m3,

密度的意义: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