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学案第5页



古典诗歌之炼字

  解读: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古典诗歌中,这些"诗眼"一般是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特殊词(叠词、数量词)等。

  指津:炼字题的一般呈现形式及解答要领。

  (1)常见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③某字与其他某字比较,孰优孰劣?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一般答题步骤

  ①字不离词,解释该字在词、句中的含义。

  ②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可概括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或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自测自评]中的第14题。

三、"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心非木石岂无感?"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吞声踯躅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