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一下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新 一下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第4页

设计说明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的好处,教师通过用PPT课件播放超市的录像,让学生在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同时,发现这些商品都是一类一类放在一起的,不仅整齐而且有利于顾客选购,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从而实实在在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按照单一的标准或选定一个标准对实物进行分类。

  2.能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学习重点

  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正确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实物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1.播放超市内商品的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排列的。

  2.说出自己的发现。

  3.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1.观看视频,注意观察超市内商品的摆放和排列,发现规律。

  2.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超市内的商品都是同一种类的放在一起,方便顾客选购。

  3.初步了解所学内容。

  1.把下面的数按照数位多少分一分。

  6 15 19 18 14 10

  20 9 17 16 8 5

  答案:一位数有:6 9 8 5

  两位数有:15 19 18 14

10 20 17 16

  2.下面是春光小学一(1)班上午的课程表。

  

  (1)语文和数学共多少节?

  5+5=10(节)

  (2)体育比数学少多少节?

  5-2=3(节)

  (3)语文比美术多多少节?

  5-2=3(节)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写字课比数学课少多少节?

  5-2=3(节)

  3.把每行中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1)

  

  (2)

  

  (3)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出示课件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思考: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2.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并统计一下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3.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并点评。

  4.回答问题: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5.还可以怎样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6.观察比较:两次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两次分类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1.观察情境图中的气球,发现这些气球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

  2.理解"按形状分"就是把形状相同的气球放在一起,并统计出每种气球的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3.汇报自己的统计方式及结果。

  4.观察分类计数的结果,得出结论。

  5.明确这些气球还可以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然后与同学交流一下。

  6.对比两次分类的结果,发现:

  (1)两次分类的结果不同,原因是两次分类的标准不同。

  (2)两次分类的过程中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31页第6题。

  2.整理自己的书包。

  1.读懂题目要求,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练习。

  2.根据科目的不同或用途的不同把书本和文具分类。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 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

课题 分类与整理(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题目中的人进行分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2.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要解决的问题,在合作中共享思考的成果,取长补短,共同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按不同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

  2.能从简单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能自制统计表。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彩笔、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简单的 分类,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把下列图形分类,并统计出每个图形各有几个。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

  1.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图形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并按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计数。

  预设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分。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知识充满期待。

  1.分一分。

  生活用品(①⑥⑨)

  学习用品(②③⑧)

  体育用品(④⑤⑦⑩)

  2.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答案不唯一

二、自选分类标准,感悟分 类 的 实际意义。(20分钟)

  1.出示课件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观察并获取数学信息。

  2.了解要解决的问题。

  3.自主选择分组方法,并呈现分组结果。

  4.比较分组的结果,体会分组的实际意义。

  思考:哪种分组方法适合开展游戏呢?

  5.生成简单的统计表。

  讨论:怎样把分组的结果整理到统计表中呢?

  6.讨论: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1.通过观察情境图获取以下数学信息:图上有4个家庭,每个家庭包括爸爸、妈妈和孩子,有的家庭是男孩,有的家庭是女孩。

  2.通过数学小精灵的话可以看出:这些人要分两组做游戏,要解决的是怎样分组的问题。

  3.独立思考或与小组成员合作,根据观察到的信息选择分组标准进行分组,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分组结果。

  预设:方法一:按大人孩子分;

  方法二:按男、女分;

  方法三:按家庭分。

  4.通过观察比较,懂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组,体现分组的实际意义,根据游戏的要求,可选择不同的分组方法。

  5.尝试画统计表,根据分组结果确定统计表的列数和行数,并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6.小组合作,讨论分类结果不同的原因,明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结果不同,但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数据和总数是一样的。

三、巩固 练习。(10分钟)

  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小组讨论,自由选择分组标准,然后交流分组方法。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说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