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第2页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谈到的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板书: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我国,很早就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以成万物)。不仅我国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是这样认为的,国外也有一些类似的观点。如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整个宇宙就是靠水蒸气维持的有生命的机体。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也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火构成的。"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归复于火。"

问题探究:同学们分析判断一下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唯心主义?

学生:是属于唯物主义的。因为它们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教师: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以上观点所反映的是其中的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板书: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解。)

板书:(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合理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以"物"为本,从自然界自身去探索和寻找世界的物质本原,主张物质先于精神,把世界理解为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思想的存在。这种物质观的本质和方向是正确的,对于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奠定了客观基础。

知识拓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与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确信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哲学关于水、气、火等是万物本原的学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水既是实物,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的唯物主义观点。

③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知识拓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其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是依靠笼统的直观,即通过经验观察再加上想象和猜测而形成的理论,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朴素性,因此缺乏科学依据。

我们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个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一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例:教室中的黑板、桌子、椅子,教室外的花草树木、车辆行人等,这些都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