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第3页

性。那么,万事万物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是什么呢?比如:人、动物、植物,各有特点,它们的共同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但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进行概括。)

万事万物的共同的本质就是,不管你认识与否,不管你感觉与否,不管你承认与否,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哲学上的物质,我们以后会学习到,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教师总结:了解了哲学上物质的概念以及具体的物质形态指的是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了。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虽然坚持了以"物"为本,但是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④代表性观点(多媒体课件展示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以成万物)。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问题探究:哲学和具体科学有什么联系?

学生: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教师总结: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唯物主义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板书:(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由不同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它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对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问题探究:上述观点有什么合理性呢?又有什么局限性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合理性: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实验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自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