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教案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教案第2页



【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王室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哈姆莱特》这个戏剧将个人复仇与反封建结合起来,哈姆莱特就是新兴资产阶级与人文主义者的代表,而他的叔父克劳狄斯则是封建王室的代表。这篇悲剧就揭示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理想同封建王室即英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因而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哈姆莱特》的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叔叔,现任国王。

鬼魂:哈姆莱特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前任国王。 葛特露德王后:哈姆雷特母亲。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莉亚:波洛涅斯女儿,哈姆莱特心上人。

雷欧提斯:波罗涅斯儿子,奥菲莉亚哥哥。 霍拉旭:哈姆莱特大学同学、朋友。

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哈姆莱特大学同学,国王间谍。 小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二场,哈姆莱特授意戏班演了一出老王被毒杀的短剧。克劳狄斯看后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