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1 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含答案)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11 综合技能培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含答案)学案第2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其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可见需从整首词入手。本首词的标题是"兰",单独一个植物名字,这类诗歌一般要么运用象征手法,要么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整首词都在写兰,表现了作者对隐士节操的敬仰,可以确定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

  答案: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词人借花写人,以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表现自己坚贞高洁的品行,寄托自己对隐士节操的敬仰。

  (2)"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请简要分析其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其常见提问方式有:(1)这句诗(词)好在哪里?(2)请对某句话进行简要赏析。(3)某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4)这句诗(词)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解答这类题,首先,应看句子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其次,分析句子的语言特点或艺术特点,阐明表面意思,挖掘深层含意;最后,根据需要阐释其表达作用或艺术效果。就本题来说,该句属于抒情议论句,表面意思是"刻意去闻兰花的香味是闻不到的,它香在无心处",结合这首词运用的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进一步分析其深层内涵,即品行高洁的人不会刻意表现自己,所以易被忽视,难被重用。

  答案:"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是说兰花的幽香不可强求,刻意去闻香味是闻不到的。比喻品行高洁的人不会刻意去表现自己,易被忽视,难被重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 规

  [宋]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 诗人与范仲淹是好友,本诗是作者得知范仲淹被贬后所写。

  (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如何将咏物与抒怀结合起来的?请简要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