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三 关爱》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三 关爱》教案第2页

  (1)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如《穷人》一文,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如《穷人》一文,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例如课文中几处描写: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扶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3)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穷人》一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文章的开头,就具体描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而她的邻居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4)语言平实,感情真实。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文中的"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6)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如《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师:这个片断,使我想起《穷人》这篇课文,作者为了表现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苦,这样写:屋外......这样恶劣的天气还在捕鱼。为了表现桑娜的勤劳能干,作者这样写: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又如《詹天佑》这课,为了表现詹天佑不怕困难和爱国情怀,进行了怎样心理活动的描写?

  四、 运用写法,记录感动

1、师:刚才听了大家的故事,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在生活中的故事可真多,真感人呀,何不快速把它记录下来呢?时间关系,大家可以挑一处自己最想记录的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