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2页

  

  

  

  

  加法交换律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第19页练习五的第2、第3题。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

  2.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难点: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多媒体课件。

  

  带着问题听故事。

  朝 三 暮 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位老人,他在家里养了很多很多的猴子。有一年碰上粮食歉收,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地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们听了都高兴了起来。

  生: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

  生:猴子们太愚蠢,其实每天吃到的橡子是一样多的。

  师:你怎样证明是一样多的?

  生:3+4=7(个)  4+3=7(个)  3+4=4+3

  师:对,两种吃法不同,结果每天吃到的橡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呀?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