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3页

  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1:李叔叔上午骑行了40km,下午骑行了56km。

  生2:所求的问题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

  师:你会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所要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生1: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生2: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自己尝试一下。(学生口述汇报)

  生:40+56=96(千米)(教师板书)

  (老师引导说"40+56"是用上午骑的40千米加上下午骑的56千米)

  师: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生:56+40=96(千米)(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说"56+40"是用下午骑的56千米加上上午骑的40千米)

  师:同样的一张旅行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生: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教师板书:56+40=40+56)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道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生: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提出猜想,举例验证。

  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随即将学生给出的结论中的"。"改为"?")。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做什么?

  生:验证。

  师:验证猜想,需要怎样的例子?

  生: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

  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式子吗?

  (学生举例验证)

  3.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师: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口述,师随即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师:我们通过观察算式,归纳得出了这条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渗透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无数"的概念。这样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加法交换律的验证过程,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师:在数学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我们可以怎样简洁地表示?

  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生1:▲+★=★+▲

  生2:用字母来表示,如a+b=b+a。(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探究结果,并且把探究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渗透了"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并体会了符号的简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