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4页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今天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过程吗?

  生:"倾听故事-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过程。

  师:在数学归纳、推理中,经常要用到"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板书)这一数学方法。

  师:你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吗?

  生:某些数学运算定律,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或者字母来表示。

  师:用符号或者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体现了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设计意图:明确"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加法交换律

  40+56=96(千米)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56+40=96(千米) a+b=b+a("符号化"思想)

  40+56=56+40 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

  加法交换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身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这一探究过程,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以成语故事"朝三暮四"为切入点,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这样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思考,发现规律,为举例验证埋下伏笔。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时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通过猜想、验证、类比、归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66+589=589+(  )       300+600=(  )+(  )

  □+△=△+(  ) (  )+(  )=b+a

  a+15=(  )+(  ) (  )+65=(  )+35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5+49+75=(  )+(  )+(  )

  (考查知识点: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能力要求:多个数连加灵活使用加法交换律)

  B类

  1.判断下面等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说明理由。

  (1)a+45=54+b  (2)380+20=30+370  (3)3×60=60×3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48+276         60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