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一下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新) 一下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第5页

认识人民币(2)

课题 认识人民币(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环节了解学生春节期间都收到了多少压岁钱,面值分别是多大的。这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新知的学习构建情感基础。

  2.利用数的组成和知识实现迁移,学习人民币的兑换。

  例4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实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兑换。小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容易兑换,但是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兑换每种面值的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说出每种钱数中分别有几个一或几个十,然后进行兑换。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面值的人民币。

  2.掌握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方法。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重点

  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学习难点

  掌握各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人民币票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春节期间收到多少压岁钱及压岁钱的面值。

  2.导入新课,你们了解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吗?能进行人民币的兑换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1.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春节的压岁钱分别是多少,都是多大面值的。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1角=(10)分

  (2)1元=(10)角

  (3)30角=(3)元

  (4)50分=(5)角

  2.换钱游戏。

  (1)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20 )张1元的人民币。

  (2)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4 )张5元的人民币。

  (3)一张5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2 )张20元的人民币和( 1 )张10元的人民币。

  3.给出的钱数能正好买什么?在能买的物品下面画"√"。

二、自主探究,理解释疑。(20分钟)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人民币票样,引导学生辨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

  2.教学例4。

  (1)提问:5和10元中,分别有几个1?一张5元和一张10元的人民币分别能换多少张1元的人民币?

  (2)组织和讨论:20、50和100中分别有多少个10?面值为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分别能换多少张10元的人民币?

  (3)讨论:一张100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0元的人民币?

  (4)组织学生在书上填写例4。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内交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明确:人民币上面的数值分别表示它们的面值。

  2.(1)小组讨论,得出:5里面有5个1,所以一张5元的人民币可以换5张1元的人民币;10元里面有10个1,所以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10张1元的人民币。

  (2)根据整十数的组成,得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10元的人民币,一张50元人民币可以换5张10元的人民币,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10张10元的人民币。

  (3)小组讨论,明确:100是由2个50组成的,所以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4)自主完成例4。并汇报,然后集体纠正。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1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应的钱数)

  2.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4、5、6题。

  1.讨论、交流,并用不同的方法摆出相应的钱数。

  2.根据数的组成自主完成填空。

  3.独立思考完成,全班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师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