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7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含答案)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7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技巧举例(含答案)学案第3页

例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双调·折桂令·怀古》) 赏析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句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赏析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3.表现手法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赏析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像: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