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4页

课题 19草船借箭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刘婷婷 辅备人 安一婷、徐延琴 审核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及行文线索。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难点 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及行文线索。 课堂准备 教师 学生 课堂组织过程预设 集体(二次)备课意见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

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讨论、交流)

4. 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审核人评价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