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案第2页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3)模型中各参数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形成原因

  

  

  3.K值

  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应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2.数量变化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3.研究意义

  (1)有害动物的防治。

  (2)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