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学案第2页

3.物种丰富度

(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某一地域中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常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表示。计算公式:D=S/lnA(S:物种数目;A:样地面积)。

4.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1)土壤动物: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在土壤中生活,并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

(2)探究原理

①研究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捕捉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②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确定物种丰富度的等级,表示方法有"很多""多""较多""较少""少"和"很少"等。

(3)探究步骤

①选择样地:一般在林下或落叶等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采集标本。

②确定样方与取样:在采样地随机选取3~5个样方(50 cm×50 cm×15 cm),采集样方内的落叶和土壤,将其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用取样器或手捡的方法,放入盛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的采集罐中。

③标本鉴定与结果统计:根据有关资料,分拣并鉴定标本,填写表格,估算物种的丰富度。

点拨 进行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时,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的原因:标志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动物数量特征的,而物种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数目的,且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例1 为了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土壤动物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因此要让土壤动物从上面漏斗中转移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