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5第3章第1节醇 酚第2课时说课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5第3章第1节醇 酚第2课时说课教案第2页

  如此重要的化合物,人们是如何制取的呢?我想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

  不如以此作为本课的情景线索,将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融合在一块。在学习方式上,以实验探究为主,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方案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为此我创建了四个教学情景问题。

  教学情境1:给出资料。引出课题。

  我为学生提供了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和贝克兰合成酚醛塑料的历史资料,学生自然对苯酚这种物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水到渠成的展示了苯酚,并认识物理性质和结构。同时引出问题,人们是如何获得苯酚呢?这样课堂推进到了第二个情景,制取苯酚。

  教学情境2:制取苯酚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突破的地方,要实现知识、能力、方法多重目标的实现。

  一、对比结构。预测氯苯水解方程式。

  我向学生介绍:工业上可以用氯苯为原料制取苯酚。随即展示氯苯和苯酚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只要苯环上的氯原子被羟基取代就可以生成苯酚,有学生提出氯苯属于卤代烃,所以他们大胆推测氯苯可以通过水解得到苯酚。然后.同学们根据溴乙烷的水解进行迁移,写出氯苯水解的方程式。

  随后,我展示氯苯水解法制取苯酚的流程,介绍:氯苯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而后在酸性环境中生成苯酚。这时学生会提出疑问:说这里生成的是苯酚钠而不是苯酚,为什么呢?

  我引导学生大胆的提出猜想,会不会氯苯水解后的苯酚继续和Na0H水溶液发生反应了呢?并用工业流程中的1mol氯苯消耗2molNaOH进行佐证。

  这时,又会有学生提出疑问:醇不能和NaOH反应,酚可以吗?这也正是我想提出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层层推进,将认知冲突转化为三个问题,"苯酚能和NaOH反应吗?""苯酚具有酸性吗""如何将苯酚钠转化成苯酚呢?"我们需要探究苯酚的酸性强弱,带着这些问题,课堂推进到了实验探究阶段。给出试剂,由学生分组探究。

  二、分组活动。探究苯酚的性质

  l、2组探究第一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苯酚、NaOH溶液、水

  3、4组探究第二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石蕊试液、pH试纸

  5、6组探究第三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Na2CO3,溶液、苯酚浊液、NaOH溶液、盐酸、大理石

  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交流方案、实施方案、汇报交流的全过程。

  三、交流评价

  一、二组两个方案:1、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2、向等量的苯酚浊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比较现象

  方案1不如方案2,方案2通过对比解决了NaOH是否溶于水的问题。

  三、四组两个方案:1、使用pH试纸测量2、使用石蕊试液

  方案1可以测出为酸性,方案2石蕊不不变色,为什么?五六组的实验探究可以解决问题。

  五、六组两个方案:1、向苯酚溶液中加入Na2C03溶液,是否有气泡2、向苯酚钠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酸,如:HCl、H2C03

由现象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