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木笛》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木笛》教案第3页

  2、课件出示课文片段: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孩子们自发的哀悼,纪念)

  生齐读。

  3、同学们,听老师读,你们用心去听、去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师范读。

  预设:学生想象可能会有些难,引导学生理解"曙色""蓓蕾""幼松林"都象征着孩子,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师可引导"朱丹为什么会想到这些画面"他被孩子们感动了,爱国的情感就像墨滴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声扩散开来,他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一颗颗火热的爱国心,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自由读,齐读。

  4、看到眼前的情景,朱丹内心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

  他想--(学生接) 他要--(学生接) 他只有--(学生接)

  是啊,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心爱的木笛,抖落了上面的雪花,尽情地吹奏起来。(板书:广场悲歌)这是一种怎样的笛声呀?请找出描写笛声的词,划下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烛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生读词语。 读句子。

  同桌互相说说你仿佛在这笛声中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悲伤、倾诉、愤怒、呐喊等)

  是的,这笛声在雪花纷飞的南京夜空中回旋,这笛声是对遇难者的哀悼,这笛声是在告慰死去的亡灵,这笛声是中国人不忘国耻的呐喊,这笛声更是如朱丹一样千万中华儿女的中国魂!

  请你再读这节。音乐起

这就是朱丹当时吹奏的曲子,伴着这幽幽咽咽的笛声,读一读这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