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教案6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教案6第2页

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

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地域分

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

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复习地理环境知识,引入地理要素,再导学生们思考地理要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讨论并举例说明,从而让学生感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糊涂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陆地地域分异有无规律可循,有何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或事物都有规律可循?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那些自然地理要素?这些地理要素共同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请以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为例,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总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并且每个要素都作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发展着。 。思考并回答:思考并回答: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无一定联系?具体表现在哪写方面?

思考并回答: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怎样的变化?以上事实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体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感受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