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学案3
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学案3第2页

(2)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三.探究问题

1、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作者孟子在论证自己的仁政思想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施仁政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除暴政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目的在于说明国君要想使自己人民变得更多,就必须施行仁政,废除暴政;同时国君分析问题是不应该只找找客观原因,要找主观原因。

3、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我们 说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神圣君权。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

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