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必修四《六国论》教案10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必修四《六国论》教案10第1页



《六国论》探究式设计

一、 设计思想:

本课的探究式设计相对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设计可谓"大胆和大气",把较为烦琐、基本的文言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形成由学生自己自主完成,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本课设计既能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又能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充分"汲取民族智慧",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因此,本课探究式设计就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挖掘和护养。理想化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既追求文言文的知识习得,能力构建,又挖掘名篇佳构所蕴含的诸多人文价值,以提升语文素养和积淀人生智慧为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国论》探究式设计,是应该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的。

二、 教材分析:

《六国论》作为一篇千古传诵的文章,它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非比寻常的,堪称古文大家苏洵的插架之作。文本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接受理论认为,文学本文是接受是一种解释活动,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本文(文本)中发掘出来的,作品的许多"空白"或"未定点",只有在读者"具体化"活动中得到填补,作品的意义不是本文中固有的,而是从阅读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如何在《六国论》这样早有定论的文章中,有所新的发现,这是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迁移,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因此,笔者设计了和其他的三家《六国论》作为探究式比较阅读的参照物,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在文本中生成新的理解,获取新的发现。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理论中指出,教学应该高难度、高速度,应该进行理论指导,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全班发展。所以,这种看似"高难度、高速度"的解读活动,在高素质的温州中学的学生面前应该没有问题。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清苏洵《六国论》的主要论证结构,对作者的见解做一点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各家《六国论》的不同见解比较"为题,让学生了解各家对六国灭亡的不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名家的《六国论》的比较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对历史问题的鉴识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力。

四、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较为充分的课文预习。

2、课前印发苏辙、李桢、苏轼三家《六国论》,并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这里我想跟大家一起看一首小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想问大家一下这首诗有何含义?(提问)(重点词是"峨眉")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