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必修四《六国论》教案10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必修四《六国论》教案10第3页

1、 学习李桢的《六国论》:

 李桢见解的要点。与杜牧见解的接近(幻灯展示)

李桢--自弱

(二) 学习苏轼的《六国论》:

 苏轼见解的独到之处:不论六国之亡,而论六国之存。其见解与其父的联系。(课文第四段)

苏轼--养士

(三)评价各家的的不同论点,并做课堂小结。

苏辙之论为"稚子之论"。李桢归为"天助"不无局限。高者为苏洵和苏轼。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针对现实来提出观点,有借古讽今的目的,所以,900年之后的我们读来仍有启发。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们的身边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较多,正所谓"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正如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所说的那样:"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七、板书设计:

六 国 论

苏洵--弊在赂秦

苏辙--不知天下之势

李桢--自弱

苏轼--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