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 教案4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项羽本纪 教案4第2页

 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夸张;在数据上进行对比;(多媒体出示文段)

(2)东城快战一节体现的是项羽的"勇",要求学生朗读,读出一种速度感和力量感。

(多媒体出示 描写英雄人物张飞的文段,拓宽知识,感知战场英武形象)

(三)乌江自刎

(1)赏析细节, "我何渡为","为"是句末反问语气,这里用感叹号。这里已经无须设疑,项羽已坚定了自杀的决心 。后文又包含了什么感情?是对江东父兄的愧疚和忏悔 。

(2)项羽不是不能过江东,而是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体现了项羽的"义"。

(3)学生朗读,感知项羽当时心理。

三、探究思考

小组合作探讨问题: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为何最后会以失败而告终?

(1)田父欺骗项羽,暗示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性格残暴,不得民心。

补充资料,帮助理解:多媒体出示---《史记》中三次写到项羽坑埋军民:

其一,攻打襄城后,把守城军民全部坑杀。

其二,巨鹿之战后,经过一系列战争,章邯率众来降,项羽以人心不服为由,把秦兵二十余万全都坑杀。

其三,田荣叛乱,项羽率兵击之,得胜后又把齐的城廓烧毁,把降卒坑杀。

项羽刘邦入关后:

刘邦入关时"约法三章""秦人喜","秦人大喜""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而项羽入关是"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明确:项羽不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把自己的困境归于天意,其实,是残暴的性格让他失去民心。当然,项羽本人永远意识不到这点。

(2)东城一战,项羽决定"快战",体现其谋略不足。

多媒体出示:"快战"与"决战"有何不同?(学生讨论)

明确:"快战"注重过程,图个痛快,速战速决,不考虑战争效果;

"决战"不管战况如何,作战人明白战争的重要性,事关生死,决一胜负,决一雌雄,有求胜的欲望。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至关重要,决定生死的最后一战,作为最高统率的项羽应有"决战"之谋略,而非"快战"之意气。

(3)本身脾气急躁,且陷入困境,最终失败。

补充资料:龙且率20万兵击韩信,被韩信杀掉;鸿沟协议签订后,刘邦背信弃义,背后反击;垓下之围,无法突围;虞姬殉情;四面楚歌是刘邦的诡计、、、

(4)结合作者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多媒体出示)

四、课堂小结:

项羽叱咤风云,勇武善战,义薄云天,侠骨柔肠,本可以立于天地之间,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却因其执迷不悟,不得民心,最终将英雄的宝剑挥向自己,悲壮地躺在乌江边,完成了人生意想不到的谢幕,他的死令人遗憾惋惜,项羽注定是一位令人叹息的悲剧英雄。

五、作业:结合前人对项羽的评价,展开研究性学习《我看项羽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