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处时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窗口与室外空旷处有什么区别?

(评述: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窗口内外光照强度不同,室外空旷处光照均匀。)

教师:如果同学猜测成立,那么植物在光照不均匀的情况下,植物的茎和叶会出现向着光照强的方向生长,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大家的猜测?

小组讨论:实验如何设计?(投影显示一下内容)

(1)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给植物创设光照不均匀的环境?

(2)如何设置对照实验组?

(3)本试验应选择植物的幼苗还是成熟的植物作为实验的材料?为什么?

教师要求学生把小组设计的方案画下来,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评价: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让学生评价并讨论各个方案的优劣,最终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

(评述:通过窗口与室外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环境差异,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刺激因素是植物周围光照不均匀,而并非有光无光;因为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不难说出有无单侧光照射是本实验的唯一变量,也自然会联想到:应该采用单侧光照射和光线均匀照射的方式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材料选择的问题设置,既激发了学生对突出实验现象的思考,也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向光性由哪一部分决定埋下伏笔。)

结果展示:(1)实物:教师展示事先培养的小麦幼苗,验证猜想。

(2)视频:播放植物向光性实验的视频,进一步验证。

得出结论: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讨论反思:(1)请举出其他能够说明植物向光性的实例。

(2)向光性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何意义?

(评述: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教师适时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对向光性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拓展延伸: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长在室外空旷处的植物,因为周围光照相对比较均匀,所以向光性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们周围的植物,其向南的一侧往往长得比朝北的一侧更茂密,根据这点,我们还可以用来辨别方向呢。植物的向光性是普遍存在的,向光性是植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之一。

2.探究植物的向光性(投影显示问题情境1和2)

问题情境1:根据你平时养花的经验,如果将图中的植物花盆侧放(如图所示),如此放置一个月后,预计会长成怎样?(学生可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说明)

问题情境2:农民播种时总是将种子随手撒出去,并不考虑种子落地的方向。他们为什么不担心根向地上生长,而芽向地上生长呢?

(评述:结合自身养花经历和农民播种,学生会自然联想到重力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根据这些,你又有了什么猜想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已经长出胚根的玉米种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玉米种子应该如何摆放?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轻轻割开事先侧放植株的花盆塑料,露出其根部让学生植株的根和茎的生长情况,验证学生对问题2的猜测,播放植物种子萌发时的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情况,验证学生对问题2的猜测,并检验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受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作出如此反应?

教师小结: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刺激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向下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而茎的生长与根不同,茎会背着重力的方向向上生长,这种现象称为负向地性。植物的这种特征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讨论,归纳得出:根相地生长是为了获得水分无机盐等营养;茎向上生长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从而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师生总结: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负向地性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