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苏教版 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案
2019-2020学年 苏教版 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案第2页

 3.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

(1)材料选择:酵母菌繁殖速度快、个体小,作为研究种群变化的材料,容易建立具有代表意义的数学模型。

(2)研究计划: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设计计数的时间和方法;设计记录结果的表格。

(3)总结交流:用曲线表示酵母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1)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在不考虑迁入或迁出的情况下,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就会停止增长。(√)

(3)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4)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提示: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种群增长的曲线 [问题探究]

欧洲赤松(如图甲)在侵入某地区后,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图乙是根据花粉密度的变化间接得出的欧洲赤松的种群数量变化。

(1)从图乙看出,该种群增长属于什么模型?

提示:"J"型。

(2)写出图乙所示模型的数学模型,并说出各参数的含义。

提示:Nt=N0λt,N0表示种群起始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

(3)说出形成图乙所示模型的条件。

提示:形成"J"型增长的条件是环境资源不受限制,如食物充裕、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