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案.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案.doc第2页



二、新课教学

1、 泡菜制作的原理

2、 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3、亚硝酸盐 讲述:看到视频中一碟碟鲜嫩的泡菜,大家是不是都垂涎欲滴了呢?

请学生品尝泡菜

提问1:味道怎么样?

提问2:为什么是酸的

提问3:乳酸是怎么产生的?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提问4:这一过程需要哪种微生物的参与?

提问5:乳酸菌有什么特点?

设问:如何制作泡菜呢?请同学们说出实验方案。

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弄清操作要点(例如水盐比例,密封方法等)

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

布置学生完成课堂探究实验

评价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2(制作泡菜)

提问:结合视频所讲的方法,想想刚才的实验过程有何不足?

出示图片:泡菜坛内长白膜是怎么回事?

过渡:虽然泡菜味美,能不能多吃呢?为什么?

提问:大家对亚硝酸盐有什么了解?

引导学生从分布、物理性质等多个方面了解亚硝酸盐

出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表格,出示相关思考题

品尝泡菜

说品尝感受(好吃、脆、酸等)说出理由(乳酸)

回答: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

回答:乳酸菌

说出乳酸菌的生物学分类、分布、代谢类型、主要应用等

叙述实验方案,同学间补充完善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简单的泡菜

观看视频

找不足,弄清操作要点,并完善方案

思考并回答

回答:不能,泡菜含有亚硝酸盐

说出对亚硝酸盐的了解

阅读课本,了解亚硝酸盐的相关知识

思考并回答 通过学生品尝泡菜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自制泡菜的兴趣,并进而探究泡菜制作的原理

通过逐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弄清泡菜制作的原理,并了解乳酸菌的相关特征

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设计方案

让学生体验制作简单泡菜的过程

通过观看视频,对比分析,找不足,完善方案

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对亚硝酸盐的了解关注食品安全,形成健康饮食的观念

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明确食用泡菜的最佳时间

三、结束新课 过渡:我们今天制作的是最简单的泡菜,其实可以用来制作泡菜的原料还有很多

播放视频3(关于泡菜种类)

结束语:尽管泡菜的种类各式各样,但制作的原理是一致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动手试一试。

观看视频

让学生了解泡菜的种类,以简易泡菜的制作推而广之,激发学生开展课后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作泡菜

一、 泡菜制作的原理:

1、相关反应式:C6H12O6 → 2C3H6O3

2、菌种: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原核生物

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

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用途:常用于制作酸奶、泡菜

二、 泡菜制作的流程:原料处理→配制盐水→加调料装坛→封坛发酵→成品

三、 亚硝酸盐

 分布:广泛

 用途:食品生产中用作添加剂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危害:人体摄入总量达0.3~0.5g会引起中毒,摄入总量达3g会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