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六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六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 教案1第3页

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于《神权下的自我》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集中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如何将人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偏重上流社会的思想启蒙,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倡导人回归人性,以人为中心,并积极享受现实生活,从而达到解放人的目的;而宗教改革则通过路德等人对教会的改革,将灵魂自救的主导权转移到了每位世俗人的手中,抬高了世俗平民的地位,从而实现将广大的平民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其范围要远超文艺复兴,所以这两场运动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解放了人。由于这两场运动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做了适当的"取舍",只涉及文艺复兴,力求重点突出,让学生充分认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理解为何这个时候会出现、理解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与传统基督教思想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思考这种人文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和对今天产生的超越时空的永恒影响。

学情分析:通观本课内容,既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生僻的古文,加之学生在初中对此内容多少有所涉猎,故对高二学生而言,本课相对简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部分同学已经初步养成用历史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分析问题,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停留在浅层次记忆历史结论的阶段。加之文艺复兴又是外国史,距离我们有几百年的时间,学生很难建立起通往历史现场的桥梁,感触鲜活的文艺复兴史。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展示相应的历史材料、图片以及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进入历史现场,感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绽放,领悟人文主义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作品;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内涵及其承载的时代价值、诉求;理解文艺复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人文主义者、人文精神与教会、基督教思想复杂的关系;感悟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理性思考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历史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相关绘画作品的解读,使学生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借助多种历史材料来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史学方法。

  通过文字材料的展现,让学生从中认识人文主义者与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与基督教思想的复杂关系,并进一步理解历史的复杂、多样性,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材料、论从史出的方法认识和解决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对于开放性问题与难度较高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思维的碰撞中出现课堂的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于文艺复兴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感悟人文主义精神的价值,理解这种价值对于文明的推动作用。以古鉴今,面对不同的时代,思考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如何批判地继承历史给我们的丰富遗产。 重点: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作品的解读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

难点:理解人文主义者、人文精神与教会、基督教思想复杂的关系 环节一:课题导入

  展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自画像

  问题设计:画家由不敢表现自我,到在边缘表现自我最后到在画中心展现自我,这体现了拉斐尔等艺术家怎样的思想?

  预设答案:自信、肯定自我

  问题设计: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是一个发现人的时代。不过,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就发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呐喊,就已经宣告人的自我发现。那为何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要多此一举再次发现自我呢?

  预设答案:中世纪神权统治打断了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进程,人需要打破神权束缚重新被发现。

  教师总结:正是受到神权的束缚,文艺复兴的大师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回归被压抑已久的人性。今天我们就走进大师们的作品,了解大师们如何通过他们的作品发现人,绽放人性的光辉。

【设计意图】:通过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优秀作品,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关注;同时设计问题:画家由不敢表现自我到以自我为中心说明了什么?人在古代已经发现自我价值,为何还需要一场发现自我的文艺复兴,通过教师的设问,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开门见山地引入正题。

出示课题 神权下的自我

--一个绽放人性光辉的时代

环节二:在艺术作品中绽放人性

1.展示《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圣母》两幅油画,这是两幅大家非常熟悉的油画,今天很多艺术作品虽价值不菲,动辄上千万、上亿,而《蒙娜丽莎》和《草地上的圣母》的价值早已超越了金钱衡量,成为卢浮宫、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它们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让学生通过分析文艺复兴的经典作品发现艺术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人性。

  问题探究:绘画的主体是什么?作者注重展现了主体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预设答案:主题:人

   细节:蒙娜丽莎的微笑、手的摆放、圣母的表情等

   说明:自信、快乐、幸福;端庄、优雅;母爱等

  教师总结:从宏观上看,这两幅画画得非常自然、逼真,并且直观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感情,说明这两幅画有很高的水平,艺术价值很高。

  其次,通过细节观察,我们发现两两幅图反映出来的这些品质很多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体现了人的本能;同时,两幅画都以人为主体,说明了作者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地位、人的价值的创作意图。

【设计意图】:在分析时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除文字材料之外还可以运用图片等多途径来认识、分析复杂历史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文艺复兴优秀的作品赏析,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作品的基础之上,感悟作品传达出来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2.深度思考文艺复兴作品蕴含的价值

  展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困惑:《蒙娜丽莎》等艺术作品能获得今天的地位仅仅是因为技艺的高超?为何今天很多同样题材的绘画作品,它们的技艺水平同样高超,为何没有《蒙娜丽莎》这些作品的地位?

引发学生分析,并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13世纪的圣徒 方济各"所有的兄弟都不应当拥有自己的东西,(应)在贫困和谦卑中服从上帝,坦然地乞求救济,不要为此感到羞耻,这是至高无上的贫穷。"

  "我严禁任何兄弟和女人联系。"

--摘自刘耀春《从"出世"到"入世" 》

  问题设计:我们从这幅圣母画和圣徒的言论中解读出哪些信息?

  预设答案:神权至上、压抑人性、安于贫困、禁欲苦行

  问题设计:如果我们把《蒙娜丽莎》等作品放在这样一个时代,你觉得它们的伟大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预设答案:文艺复兴前的西方是神的世界,神在上,人在下。艺术作品多以神为主角,人是卑微的、低贱的。文艺复兴后,神开始走下神坛, "圣母""基督""天使"都成了普通人的模样。艺术不再是神的特供,普普通通的人也能入画,成为艺术的主角。所以《蒙娜丽莎》等作品的伟大不仅体现在技艺的高超,更在于其承载了时代的精神与诉求,他们开启了一个时代:发现人的时代,而且这个人是大写的人、特写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社会大众的疑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部分同学的困惑,启发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时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更深层次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从而达到思维的深化的效果。

  问题思考:既然中世纪神权思想禁锢了人们近一千年,为何到14世纪人们才开始反抗?

  展示材料:

  14世纪时,(佛罗伦萨)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买主卖主都是独立的个人,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商品交换通行的原则是自由买卖、等价交换。 ......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预设答案: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人们逐渐感受到神权对他们的束缚,在商品经济的交易过程中,他们产生了强调个人价值、从神学中解放自我、享受现实生活的强烈要求。所以文艺复兴看似是一场对古典文学艺术的复兴,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看似活跃在历史上的人性复兴、人性绽放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这只无形之手推动下形成的,从而揭示这场人性复苏运动的本质。

在这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当中,大师云集,不仅有一大批艺术家,也涌

现出一大批文学家,他们用不同方式绽放了人性的光芒。展示表格:

时间 国别、领域 代表人物 成就、地位 14世纪 意大利 文学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15世纪 意大利 艺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等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等 米开朗琪罗 《大卫》等 16世纪 英国 戏剧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等 环节三:在宗教教义中发现人性

  1.通过学生探究揭示人文主义者、人文精神与教会、基督教思想的复杂关系

  展示教材内容:

  "《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薄伽丘以生动的语言讴歌人性......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教材105页

  展示材料:

  彼特拉克曾抨击教会的腐败,却乐于在高级僧侣的官邸中当食客,并虔诚地信仰上帝。

  洛伦佐·左拉曾否定了教皇的世俗权力。后来他却投靠教皇当了秘书,专心为教皇服务。

  --摘自程显煜《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呈现认知冲突:人文主义者批判教会,为何以服务教会为荣?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为何虔诚信仰宗教神学?

  展示材料:

早期基督教思想:《圣经·创世记》赋予人以超出其他一切造物的地位,特别是赋予人以某种创造性和能动性。

  --摘自何光沪《文艺复兴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

中世纪教会:人生而鄙贱,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获得永恒的幸福。

--摘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

人文主义者:皮科以上帝口吻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皮科《论人的尊严》

  问题探究:1.《圣经》、教会和人文主义者分别是怎样看待人的地位和价值的?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对人认识的差异?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根据我们上述的探究,我们是否对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人文主义者批判教会又以服务教会为荣,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又虔诚信仰宗教神学"的矛盾心理和行为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总结:教会有什么用,教化百姓,普度众生,所以人文主义者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批判并不是要推翻、重建,而是要纠正,使之回到基督教以拯救人为宗旨的正轨上来。同时正是人文主义者对上帝的信仰,使他们从基督教的思想中找寻到了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既然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能力是上帝赋予的,人就应该是高贵的,从而达到借助上帝的权威还原人应有的尊严与地位,重现人的价值与光芒。

  所以我们看到,在人文主义者看似矛盾的行为中,我们发现其实他们在利用宗教进一步发现了人、提升了人的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认知冲突的呈现,揭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误区,即人文主义者反教会、反神学思想。随后教师通过展示材料,进行问题探究,不仅可以纠正学生认知偏差,同时还能更深入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不仅没有全盘否定宗教神学思想,还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吸收,彰显了文化创新与文化传统关系的客观历史规律,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环节四:在时代嬗变中反思人性

  由于人的发现,人们以空前的智慧和勇气推动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并向我们展示了崭新的世界。要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认识,我们同样需要回到那个时代,感悟那个时代的朝气蓬勃。

  展现材料:

  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像这时候的意大利一样,如此不厌其烦地来修饰面貌、肤色和改变头发的生长情况。......乡间妇女也在这方面和城市姊妹们争妍。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当对自然的恐惧和对于书籍和传说的盲信一经克服,就有无数的问题摆在意大利人面前等待解决,推动他们研究和考察自然,并最终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文艺复兴后)人们所感觉得到的限制是很少的......没有人再相信法律的正义性。他们为满足自己的激情常常采用犯罪手段,因此犯罪到处存在。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近代早期,尤其是1600年之后,欧洲许多城镇,尤其是那些大的都会城市,作为铺张浪费的中心发展起来。

--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问题设计: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对时代产生了怎样影响?

  预设答案:促进个性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纵欲、道德丧失、犯罪频发、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

  教师讲述:对于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的社会,艺术史大师布克哈特对这个社会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或许能让我们有更深的理解。

  展示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由于他们的天赋才能和热情,他们成了他们那个时代一切高度和一切深度的最典型的代表。和极端的堕落一起出现了具有最崇高的谐和的人类个性和一种艺术光辉,这种光辉给人类生活罩上了一层光彩,而这种光彩是古代文化或中世纪精神所不能或者不愿赐予的。

  --摘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提问: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品味出布克哈特对这个时代的激情的赞美,布克哈特为什么要赞美这个发展和极端堕落的社会?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因为这个时代闪耀着之前时代所没有的人性光辉,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歌颂的时代,虽然它并不完美。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到文艺复兴高扬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文艺复兴还号召人们理直气壮的去享受生活,不要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天国理想放弃尘世的幸福。这不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期盼,更是整个时代的诉求。

当然,我们也发现,此时的人文主义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且,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混乱。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性的张扬,为人类探索未知的世界提供了勇气和力量,也为以后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形成铺平了道路,所以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精神源泉,它开创了一个的时代:一个人的时代。

  问题思考:文艺复兴已经过去几百年,我们也早已摆脱神权的束缚,如今,我们是否还需要人文精神?如果需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我们该赋予人文主义哪些新的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进一步认识文艺复兴发现人的时代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但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到过度张扬人性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史为鉴,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个性解放固然重要,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在道德约束下、具有理性色彩的个性解放。同时,不同时代我们应该赋予人文主义新时代的内涵,以更好地让人文精神发挥应有的作用。

板书设计:

批判 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