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A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案第3页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将 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呢?(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教师投影:(先投影空表格,再补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形式 过程 沿良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往复 联系 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良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 探究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介绍背景资料 首先介绍落叶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提出问题 根据小组内交流平时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从而确认实验的变量。

  (3)作出假设 小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回答本组提出的问题,即做出假设。

  (4)制定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本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整理出完整的实验方案,特别要注意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即遵守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5)实施实验方案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完成,学生要做好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并派代表将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自己所做的假设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7)表达和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将本组的实验方案,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教师需进行有效的点评。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怎样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信息的种类和作用。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