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3.2地球仪和地图》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3.2地球仪和地图》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练习:课堂练习:利用地球仪,找出地理位置,写出经纬度,并判断东西南北半球。 (告知 东E,南S,西W,北N)

  1、P91 练习3 (先判断南北半球,再判断东西半球)

  找出北京的位置,及地球背面相对经纬度的位置;找出本地的位置。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对经纬线以及特点再次进行总结。

学生回答:

北京的所处位置:

1160E ,400N

简单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及时的进行知识系统总结,

以便更好的落实。 [板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地轴--经线--经度

  赤道--纬线--纬度

[教后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地球仪和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一些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学生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特别是经纬线的知识,上过社会课和科学课后还是比较认识不清楚,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仪之后,知道了确定了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

讲述:但是在生活中,要找地球上的一个位置,用地球仪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用到地图。

学生回答:经纬线确定位置。

复习中引入,在比较地球仪和地图中开始地图的学习。 提问:地图的定义?

(1)怎么样把球面上的信息准确地体现到平面上去?

投影法(课件演示)世界地图的投影过程。

(2)从世界地图--中国--浙江--宁波--北仑--新契

让学生从大到小认识地图,对地图有一定的感觉。

(3)那怎么来看这些地图呢?看地图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思考,认真听课。

学生回答:注意地图的三要素。

简单的对地图的原理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对地图进行学习。逐步引出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提问:比例尺都有哪些类型?

提问:如何划分大小比例尺呢?

补充说明: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讲述:(2)方向

定义:表示地图上的方向

提问: 判断方向的方法都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补充说明和讲述自然界其他定向法:

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

树冠和树轮定向(用课件演示)

地形和地物定向; 北极星定向。

讲述(3)图例

定义: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方名称和位置。

提问:地图都有哪些类型类型?根据功能来划分。

(通过课件介绍,简单介绍其应用)

学生回答,认真思考。

学生回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学生回答: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万) 1厘米 表示 1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万) 1厘米 表示 1万米以上

学生回答:

a 根据经纬网判断(注意经纬网是圆形的,例题说明)

b 根据指向标判断(看箭头指的方向)

c 没有上面两种,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学生回答:

版图、政区图、旅游图、平面图、立体图、电子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有关于地图三要素的学习,本来在社会书上已经进行过介绍了,因此在这里的教学比较侧重于比例尺的含义以及如何区分,突出学生能在自己学习中得出所要的答案,然后能在实际的运用中,进行简单的判断,学以致用。这部分教学比较侧重于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