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悯农》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悯农》教案第4页

师:你们看,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到了秋天,就会有许多收获,他们收获了什么啊?

生:粮食。

师:是啊!"万颗子"就是指许多粮食。

朗读这句,边读边想,为什么春天种下的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啊?

引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师生互相诵读古诗,体会农民的辛苦。

师引:农民伯伯在春天种下一颗谷物

生读:春种一粒粟

师引:经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

生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引:到了秋天,才会有所收获。

生读:秋收万颗子。

2 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学习"夫""饿""死"。

夫:与"天"区别。

饿:学习新部首,食字旁,积累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死:找反义词:活。

(2)看秋收图,师讲解:尽管四海之内(也就是天下)没有荒废的耕地,但是所有的粮食都被当时不劳动但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夺走了,虽然农民一年到头辛苦劳动,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

(3)带着同情农夫的心情朗读句子。

三 巩固生字,背诵古诗。

1 对对子。

2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教学效果反馈 这首诗对于现在的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理解第一句古诗时,我通过让学生看春种和秋收的画面,加入《锄禾》的复习,让学生明白农民的辛苦。第二句的内容因为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我通过讲解,让学生朗读表现农夫的可怜以及对他们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