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练习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练习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第3页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解析: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B

13.通过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这只是分离提纯的第一步,还需要进行(  )

A.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B.提取纤维二糖的实验

C.浓缩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

D.提取葡萄糖的实验

解析:对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常用的方法是对分离的菌种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答案:A

14.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原因是      。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    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于   。

A.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乙同学打算从牛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并计数,与分离醋酸菌相比,进行培养时除了营养不同外,最主要的实验条件差别是      ,该同学采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

(4)丙同学在提取和分离纤维素酶的过程中,为了抵制外界酸和碱对酶活性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是向提取液和分离液中添加    。若探究纤维素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如何设置对照?          。

解析:(1)灼烧接种环最直接的目的是杀死残留微生物,结束后灼烧是为了避免污染环境,感染实验操作者。

(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在纤维素被分解后将不再形成,则在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3)牛胃是一个厌氧的环境,所以其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与需氧型醋酸菌培养条件有所不同。因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也可能来自两个或多个细菌,所以统计的菌落数目偏小。

(4)探究最适温度可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相互对照,其他无关变量要适宜。

答案:(1)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操作者

(2)刚果红 A

(3)保证无氧环境 小(低)

(4)缓冲溶液 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相互对照

15.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每年仍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的废纸,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