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五上数学苏教版《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含义,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能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限整数)。

  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知道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

  2.能正确使用正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

五、单元课时安排

  共分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1课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2.使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调整与思考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三幅图片,谈话:这里有三幅图片,分别是我国南京、三亚、哈尔滨这三个城市的风光,仔细观察三幅图中的景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亚市在我国的南方,哈尔滨市在我国的北方,南京市则在三亚市和哈尔滨市之间;三亚阳光明媚,而哈尔滨已是冰天雪地。)

  小结: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向北气候的差异很大,气温也相差很大。我们来看南京、三亚、哈尔滨这三个城市在同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出示表示南京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引导:这温度表示的是南京市最低气温,你知道南京市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吗?

  讲解:温度计是测量温度最常用的工具。我国在计量温度时,一般用"℃"做单位, "℃"读作摄氏度。西方一些国家常用"℉"作单位,"℉"读作华氏度。在温度计上,一般用左边的刻度表示摄氏度,用右边的刻度表示华氏度。在看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时,我们只要看左边的刻度,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度指着多少,就表示这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提出要求:你能读出这一天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

出示表示三亚市和哈尔滨市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提问:请仔细观察温度计,想一想,三亚市和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与0℃相比,是高还是低?各是多少摄氏度?(三亚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比0℃高;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比0℃低。)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零上20℃,零下20℃。

引导思考:请大家再次观察这里的三个温度计,想一想,看温度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要以什么作标准?(以0 ℃作标准,比0℃高的是零上温度,比0℃低的是零下温度)

进一步启发: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一个比0 ℃高,一个比0℃低,它们表示的意思怎么样?(正好相反)

指出:像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上面的例子中,三亚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摄氏度,可以记作"+20℃";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可以记作"-20℃"。 "+20"读作正二十,这里的"+"叫作正号;"-20"读作负二十,这里的"-"叫作负号。

带着学生一起读+20和-20,再要求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提问:"+20℃"和"- 20℃"表示的含义相同吗?("+20℃"表示零上20℃,"- 20℃"表示零下20℃,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例2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天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有很大差别。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有的地方。同一天的早晨和中午也存在着很大的温差。

  出示下面的文字让学生阅读。

  你听说过"早穿皮袄午穿衫"的说法吗7这就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形象描述。在那里,9月份清晨气温最低经常在0℃以下,中午最高气温又经常上升到40℃以上。一天中忽而烈日炎炎,忽而疾风飘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吐鲁番盆地这种奇特的气候现象。

  出示例2场景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的一幅图,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讲解:表示山脉、峡谷等的高度,通常以平均海平面为标准,比海平面高多少米,就是海拔正多少米;比海平面低多少米,就是海拔负多少米。比如,图中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海平面高8844.4米,就称为海拔正8844.4米,可以记作+884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就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引导:海拔正8844.4米和海拔负155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是怎样的两个量?(海拔正8844.4米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米,海拔负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它们是两个意义相反的量。)

归纳:通过例l和例2的学习,我们知道,测量温度时,一般以0℃作标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测量海拔高度时,一般以海平面为标准,高于海平面的用海拔正多少米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海拔负多少米来表示。

提出要求:现在黑板上一共有5个数。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些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O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吗?

进一步启发: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除0之外,都是什么数?把它们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样?

  指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除0之外,都是正数。写正数时,它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第2页的"练一练"。

先指名读一读题中的数,再要求学生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里。

追问:"8"是正数还是负数?0呢?

2.做练习一第1题。

提问:你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吗?水结冰时的温度呢?100是正数还是负数?0呢?你所知道的本地最低气温曾经达到多少摄氏度?

你能想象零下90℃是什么景象吗?

提出要求:读一读图中的文字,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追问:正数中有整数,也有小数或分数,负数也可能包括哪些数?

3.做练习一第2题。

学生各自填空后,追问:为什么青海湖的海拔高度用正数表示?为什么死海的海拔高度用负数表示?你知道青海湖和死海各在什么地方,各有什么特点吗?

指出:青海湖位于我国西部的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由于含盐量极高,人可以浮在水面而不会下沉。

4.做练习一第3题。

学生各自按要求写一写、填一填。

讨论:你们写出的正数都含有"+"吗?写出的负数中有小数或分数吗?

5.做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先读一读表中的数,说一说从统计表中可以知道什么,再在表下的空白温度计中涂一涂或画一画。

展示学生画出的温度计,并交流画图表示温度的方法,同时注意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追问:在四个季度的平均气温中,哪些比0摄氏度高?哪些比0摄氏度低?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