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2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本)
免费下载《2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本)第3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4.本文的思路:

(1)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痛诉食马者的愚昧无知

(其真不知马也)

5.讨论: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借马说人",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 乐: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四)挑战第四关

读出情感:体会情感和写法

1.请勾画出表达韩愈情感的语句?

2.请试读出来,作者为什么有如此情感?

3."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千里马:人才。

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伯乐相马故事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

四、拓展探究

1.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