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小数和整数相乘》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

教法

设计

学法

设计)

一、数学源于生活。计算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存在计算,发现计算的作用,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源于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用角、分为单位的整数计算,换成以元作单位后,计算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所蕴含的知识在延伸,旧的格局将被打破,新的规则将要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情境。由3个问题得出3个算式,通过比较,得出这三道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由此,学生从生活走向了数学学习活动。 

二、紧抓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的过程常常需要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就是来自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根据三个算式和结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自然出现了整数乘法算式,也就是小数乘整数,先把它看做整数乘整数。学生的这种凭感觉先看作整数乘整数,让学生说出了计算的理由,学生自然获得了切身的体验,也就是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但也存在着很多的联系。这种体验其实就是学生对新旧知识联系的感觉。恰恰是学生的凭感觉先看做整数乘整数一下揭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充分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出知识内在的规律。 "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在学生的交流和梳理中越发的明朗,算理也更加透彻。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⑴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

×3 × 3

1 0. 5 元 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2

( ) 1 3 5 ( ) 1 4 8

2、判断

13.5

× 2

2. 7 0

3、P2做一做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P7练习一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