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学设计教案(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
《比例》教学设计教案(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3页

活动三:

根据放大、缩小的关系画图 1、出示例2

问题1、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问题2、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问题3:提问: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发现?

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试一试"。

学生读题。

同桌说一说"按3:1放大"的含义。

画图,同桌互说是怎样互查是怎样画的。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理解2:1的含义,再画图。

同桌相互说说画法。

测量斜边的长度,思考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并联呈现学生的不同资源,特别针对画走形了的错误资源进行重点辨析。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把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呈现学生的资源,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放大后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是原来的2倍。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六第1、2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是否画对。学生表达学习感受。

观察,填空。

回顾本课所学,说说收获。 呈现学生的资源,集体讲评。

指名说说,集体交流。

追问:为什么4号不是1号放大的图形?2号不是1号缩小的图形?

指名说说。追问: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那变化后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