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 七年级上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
人教版 > 七年级上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案第3页

  芥菜等等。有这样的美味大餐,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

  学生B: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这种工具更加锋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学生C: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发明。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

  学生D: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瓶,红色的底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色彩艳丽,被称做彩陶。

  学生E:我们会纺线、织布、制衣裳。我们正在告别蒙昧,走进文明的时代。

  学生F:我们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热闹了。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是家族成员的住处。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冬暖夏凉。

  ......

  请评委点评。

  学生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虽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但是他们都能够从采集植物果实、捕猎,无限地向大自然索取,到合理利用自然,学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开始原始的农业,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学生B: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适应环境,建筑自己特色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学生C:河姆渡人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也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来选择的,这既是利用自然也是顺应自然。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学生D:两地原始居民都普遍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河姆渡人更是利用南方土壤松软的特点使用更轻便的骨耜。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

  老师:今天的活动搞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许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没有史书的记载。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原始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定居的生活。磨制的石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就生产多了。家畜的饲养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贮存粮食需要陶罐,煮食物需要炊具,陶器诞生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有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原始的农耕文化也伴随着原始的农业出现了。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智慧的画卷。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

  【归纳】从都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比较相同点,从生活地区、时间、居住的房子、饲养的家畜、种植的粮食比较不同点。

  探究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播放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提出问题】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和半坡出土的粟说明了什么?出土的稻谷和粟、菜籽数量之多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掌握了种植水稻和粟的技术。

  学生2: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学生3:我们的祖先是伟大的、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

  播放图片《耒》《耜》《石刀》《石斧》

  【提出问题】

  这些工具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预期效果: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