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五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五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教案4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欢追求利益,只是君子以义在先,小人以利在先。

  (2)道家

  ①老子:"少私寡欲"

  ②庄子:"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③列子:"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依据)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极为不同,道家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略以"无为"为特征。可尽管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差颇多,但在义利观这一问题上,两者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认为应重义轻利。

  (3)墨家

  墨子:"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墨家认为"利"与"义"是统一的,就像爱是相互的一样,这便是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墨家思想从本质上也是"重仁义"的。

  2、西汉

  董仲舒:"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在最实际的生理需求上,他承认"利以养其体""体不得利不能安",但涉及到抽象思维问题(例如仁义道德等),他的理论则虚玄浮空。董仲舒关于义利之辨的思想不仅大大落后于孔子,而且大大篡改了孔子本义。

  3、宋明

  ①程颢:"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②朱熹:"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宋明理学派的主要特点就是把义利完全隔离、对立起来。义利本来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没有利也就没有义,没有义也就没有利。按程颢的意见,义利则水火不相容,有利则无义,有义则无利,这既悖理,也不符合事实。朱熹说的"天理"就是"义",讲的"人欲"就是"利"。他实际上和程颢一样,都认为义和利两者不能并存,好像一个人只要讲天理就可以不要人欲也能生活了。其实,没有人欲,不满足一定的人欲,人也就不存在了,没有人,还有天理吗?

总结:先秦时期,各家义利观尽管各有千秋,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