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4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含答案)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4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含答案)学案第2页

  是谁"随"?是人。为什么"随"?应该是因为山道峰回路转,这样"随"字就写出了山道峰回路转,人随山而行的情景,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受。

  [答案] "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赏析古代诗词的"炼字"

  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炼传神的字词。如2002年高考选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所以全诗四句中的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一句才透露了诗人的本意。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例:

  从 军 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夺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答题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