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4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含答案)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4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含答案)学案第3页

  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王维的这首五言律诗,标题中的"过"是访问、探望之意。诗人因"不知"香积寺便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了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中。中间四句写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从远处飘来隐隐的钟声,使这寂静的山林更显得安谧。五、六两句仍然表现山林幽静冷寂。"泉声咽危石",山间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岩石间艰难穿行,仿佛发出呜咽之声。这"咽"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日色冷青松",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根据这样的分析,不难归纳出本题的答案。

  [例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