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1.5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优质课《1.5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3)设计对照实验:根据选出的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

(1)收集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即使对于不符合假设的实验数据也不可以篡改或者弃之不用。

(2)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要设置重复实验。

  在一些探究实验中,实验对象只有一个或实验只做一次的,都可能因为偶然因素而导致实验数据不够准确,所以要设置重复实验。

(3)处理数据:用数字形式或用图、表等形式处理数据,使数据便于解读。若重复实验的数据,应取平均值。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不宜轻易否定假设,应检查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并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符的,还要分析原因。

  但是,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遵循以上过程,有时一些探究活动可以只有其中的部分过程。

一、 实例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P15(七上)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①变量:有无光照(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各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列举实例,让学生区分哪一组是对照组、哪一组实验组。

 教师强调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提示:若结论支持假设,则结论与假设相同。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