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共两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共两课时)第3页

四、实践案

1.背诵《洞庭湖》。

2.课后再背诵一首刘禹锡的诗。

第二课时

一、预学案

熟读《峨眉山月歌》

二、导学案

  活动一:学习第二首古诗,介绍李白。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活动二:理解"半轮、夜发、向、思君"等词,以达到理解整首诗。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活动三:看图想象。

  1.简介"峨眉山"。

  2.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4、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5、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